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专访中国地产华表奖大会秘书长吴海花:以 ESG 重构地产行业价值生态

文章来源:华表生态资源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25-09-07 15:00:38 浏览次数:26

当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正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标尺。第十二届中国地产华表奖大会首次以 ESG 为主题,这一战略选择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行业思考?作为大会秘书长,您如何看待 ESG 在地产转型中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地产华表奖大会秘书长、中国华表 APP 生态资源平台创始人吴海花女士。

从数字化到 ESG:战略转型的内在逻辑

记者:第十二届地产华表奖首次将 ESG 作为核心主题,这一决策是基于怎样的行业观察?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在议题设置上有哪些突破?

吴海花: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从 "规模为王" 转向 "质量取胜" 已成为共识。我们注意到,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和监管政策趋严,ESG 不再是企业的 "加分项",而是生存发展的 "必备项"。数据显示,2025 年房地产行业 ESG 报告披露率已达 58.25%,近 90% 的亚太区房地产企业已设立可持续发展专职岗位,这些变化让我们坚定了以 ESG 为主题的决心。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构建 "政策 - 实践 - 资本" 三位一体的讨论框架,不仅解读监管要求,更聚焦企业实际操作痛点;二是首次设立 "ESG 创新实践奖",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评选标杆项目;三是推出 "ESG 生态伙伴计划",联动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和科技企业为房企提供全链条支持。

记者:您在第十一届大会元宇宙峰会上提出 "平台生态资源赋能" 理念,这一思路如何延续到本届 ESG 主题大会中?数字化工具在 ESG 实践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海花:生态资源赋能是我们一贯的战略思路,从数字化到 ESG 是自然延伸而非断裂。我们开发的华表 APP 平台正在升级 ESG 管理模块,将元宇宙峰会中积累的数字孪生、8K 可视化等技术应用到建筑能耗监测、碳足迹追踪等场景。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时优化楼宇能源消耗,这比传统方式节能约 30%,华远地产在北京金融科技中心的改造项目就证明了这种技术赋能的价值。

数字化最大的价值在于解决 ESG 实践中的 "数据孤岛" 和 "可信性不足" 问题。我们平台将实现三项功能:一是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解决房企披露数据可比性差的问题;二是建立区块链存证系统,确保环境绩效数据不可篡改;三是开发 ESG 绩效分析工具,帮助企业识别改进空间。

破局 ESG 实践困境:从标准到落地

记者:当前房企在 ESG 实践中面临 "投入大、见效慢" 的普遍焦虑,大会如何帮助企业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价值?

吴海花:这种焦虑确实存在,尤其是在行业调整期。但数据告诉我们,ESG 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创造中心。世邦魏理仕的调查显示,能效提升项目兼具减排与降本双重效益,绿色建筑在租金溢价和入驻率上都有明显优势。更值得关注的是 "棕色折价" 现象 —— 非绿色认证楼宇不仅租金降幅更大,在资产估值上也处于劣势。

本届大会特别设置 "ESG 价值转化工作坊",邀请华远地产等企业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华远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代建业务模式创新,将 ESG 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效益,他们的案例证明 ESG 可以成为穿越周期的压舱石。我们还将发布《地产 ESG 投资回报率测算指南》,帮助企业科学评估不同项目的回报周期。

记者:绿色建筑已从 "溢价项" 变为 "标配",大会在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升级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平衡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

吴海花:绿色建筑认证普及率的快速提升确实令人欣喜,亚太区绿色建筑覆盖率已从 2023 年的 44% 跃升至 2024 年的 51%,中国新增 LEED 认证项目 2024 年同比激增 18.91%。但我们也注意到标准碎片化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大会联合中国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地产绿色建筑标准融合指南》,梳理了国内外主流认证体系的核心要求,找出共性指标和特色条款。在奖项评选中,我们既认可 LEED、BREEAM 等国际标准,也重视本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特别设立 "地域适应性创新奖",鼓励企业结合不同气候区特点开发绿色技术。北京金融科技中心通过 6 大项整体设计提升和 47 子项改造,既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又满足了区域功能需求,这种实践值得推广。

生态共建:ESG 转型的中国路径

记者:在社会维度,房企如何将 "保交楼" 与 ESG 实践相结合?大会在推动社会责任落地方面有哪些创新?

吴海花:"保交楼" 是房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底线要求,而高质量交付才是 ESG 的更高追求。我们看到华远地产通过 "政企协同 + 代建托管" 模式介入烂尾楼盘活,不仅解决了民生问题,更实现了资产价值再造,这就是 ESG 社会维度的创新实践。

本届大会在社会责任评选标准上做了重要升级,从单纯考察公益捐赠,转向评估企业在 "居住品质提升"" 社区活力营造 ""历史文脉保护" 等方面的系统贡献。邦泰集团获得 "2024 年度中国地产社会责任企业榜样",正是因为他们将责任理念融入产品全周期,这种实践方向值得肯定。我们还将启动 "ESG 社区共建计划",推动房企与业主共同参与可持续社区建设。

记者:中小企业在 ESG 转型中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成本压力大等问题,大会如何帮助他们跨越这些障碍?

吴海花:中小企业确实是 ESG 生态中的薄弱环节,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一痛点,我们推出三项支持措施:一是编制《中小企业 ESG 实践简易指南》,提炼出 12 项核心行动指标,降低入门门槛;二是联合专业机构开展 "1+N" 赋能计划,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动 N 家中小企业共建绿色供应链;三是在华表 APP 平台开设 "ESG 智问" 专栏,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我们特别理解中小企业对投入产出比的关注。大会将发布《ESG 低成本改造案例集》,收录如旧楼节能改造、节水器具更换等短期见效的实践方案。华远地产的供应链绿色管理经验表明,通过集中采购、技术共享等方式,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推进 ESG 实践。

未来展望:ESG2.0 时代的行业图景

记者:您如何看待 ESG 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趋势?华表奖平台在其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海花:ESG 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我们正进入 "ESG2.0 时代"—— 从被动披露转向主动管理,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优化。华表 APP 平台的升级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我们计划实现三大功能: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环境数据采集、运用 AI 算法的 ESG 绩效预测、通过数字孪生的场景化模拟。

以建筑能耗管理为例,传统方式依赖人工抄表和事后分析,而通过智能传感器 + 边缘计算,可以实时优化空调、照明等系统运行,这种数字化改造投资回收期通常在 3 年以内。我们正在搭建的 "地产 ESG 数字中台",将为企业提供从数据采集、分析到改进建议的全流程服务,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记者:站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您认为本届大会将为地产行业的 ESG 实践留下哪些里程碑式的贡献?

吴海花:如果说过去房企的 ESG 实践还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碎片化特征,那么本届大会希望推动行业进入系统化、生态化的新阶段。我们期待达成三个里程碑:一是形成 "中国地产 ESG 发展共识",明确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二是建立 "ESG 价值转化机制",让企业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回报;三是培育 "跨界合作生态",整合政策、资本、技术等多方资源。

长远来看,ESG 将重塑房地产的价值评估体系,从 "地段决定价值" 转向 "可持续性决定价值"。当我们在 2030 年回望,希望本届大会能被铭记为这一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 在这里,行业重新定义了发展与责任、效益与公益、创新与传承的关系,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感谢您分享这些深刻见解,期待第十二届中国地产华表奖大会成为推动行业 ESG 转型的重要平台。

吴海花:谢谢。我们相信,当 ESG 理念真正融入每一个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房地产行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