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华表生态资源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24-12-31 15:53:34 浏览次数:23
在2024年中国地产华表奖“中国地产营销技术新锐人物”评审现场,一位评委的发言总是能引发深度讨论——中国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理事刘飞,这位2023中国数字生态营销科技杰出成果奖获得者,以其独创的“技术-场景-生态”三维评估模型,为评选注入了颠覆性思维。在由院士学者、行业泰斗组成的权威评审团中,这位最年轻的评委,却凭借超越年龄的专业锋芒,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的重要桥梁。
刘飞的评审风格体现着鲜明的实践者特质。在评价获奖人张晋元的“AI+VR沉浸式购房系统”时,他不仅关注技术参数,更着重考察系统与现有营销生态的兼容性。他在评审会上指出,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技术有多炫酷,而在于能否融入现有的客户旅程,形成闭环体验。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共鸣,直接影响了评委会对技术实用性的评估标准。他特别赞赏该系统在私域流量运营环节的创新设计,成功解决了行业从公域获客到私域转化的关键痛点。这种基于实战经验的独到见解,源于他深耕房地产营销一线十余年的丰富积累。
回溯刘飞的职业历程,堪称一部中国房地产营销数字化转型的微缩史。从重庆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佳兆业、莱蒙集团、中海地产等标杆企业担任要职,尝试参与超过20个住宅及商业项目的全周期营销管理。2018年,时任中建智地城市公司营销总监的他,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方案打造其蒋湾项目,实现首开92%的惊人去化率,这个案例后来成为房地产营销教材中的经典范例。正是这些实战经验,使刘飞对行业痛点有着近乎直觉般的敏锐——他深知在营销费用缩减的行业背景下,如何用技术手段提升费效比成为房企生存的关键。
这种敏锐催生了刘飞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近两年,他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成果,其中“基于费效比的营销策略智能调整系统V1.0”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广告预算的动态优化,将传统需要72小时的策略调整周期缩短至实时响应。更富创新性的是“辅助营销决策的客户关系管理与预测分析系统V1.0”,该系统构建的360度客户画像不仅能预测购买倾向,还能识别如“35-45岁改善型客群对学区房的隐性需求”这样的精细洞察。这些创新让刘飞在2023年斩获“中国数字生态营销科技杰出成果奖”,评委会特别称赞他“在算法精确度与商业伦理间取得了完美平衡”。
在“2024年中国地产营销技术新锐人物”的评审工作中,刘飞将这些研发经验转化为专业的评估框架。他创新性地提出“技术成熟度-场景适配度-生态协同度”的三维评估模型,为评委们提供了系统化的决策工具。在对候选人的技术项目论证环节,他以 “乐高积木” 为喻,强调优秀技术应具备 “既独立运作又无缝拼接” 的中台化特质。这一理念直接影响了评审标准,最终获奖的张晋元正是因为其开放的API接口设计和多平台适配能力获得高分,从而斩获殊荣。
刘飞在评审中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强调了数据伦理的底线思维。在讨论某候选人的客户数据应用方案时,他坚决反对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做法,强调技术创新不能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这一立场得到评委主席况伟大教授的高度支持,推动评委会增设了“数据合规性”专项评分项。这种对技术伦理的坚守,源于刘飞作为中国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理事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经历,也体现了他倡导的“负责任的创新”理念。除了技术维度,刘飞还特别关注创新成果的普惠价值。他指出,真正伟大的创新应该能降低行业门槛,而不只是头部企业的特权。这一观点使评委会更加重视参评技术的易用性和实施成本,最终入选项目均展现出对中小房企的友好性。这种行业生态思维,正是刘飞2024年开发的“房地产活动部署及营销增效管理平台”的核心设计理念——通过标准化接口,让不同规模的房企都能共享城市级需求预测模型的红利。
作为新时代房地产营销人的典型代表,刘飞的专业素养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传统经验型营销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他兼具业务洞察力与技术创造力的复合型能力,正是行业突围的稀缺人才特质。在评选落幕后的专家访谈中,柴强会长与况伟大院士对刘飞的认可印证了他在行业影响力的提升——从技术研发者到标准制定者,再到创新评估者,他正以多元身份推动着房地产营销的智能化进程。
这场评审不仅是对行业新锐的遴选,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中国房地产营销的转型方向。刘飞以实践者的智慧弥合了技术与业务的鸿沟,以创新者的视野拓宽了行业发展的可能性边界,更以责任者的坚守确保了技术向善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专业贡献,让刘飞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营销智能化转型的一种重要力量。我们期待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效能竞争的历史转折点上,出现更多像刘飞这样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跨界桥梁,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