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从电热膜到全球暖流:"创二代"尹震铎的能源革命进化论

文章来源:华表生态资源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25-09-29 09:19:42 浏览次数:67

2025年8月松花江畔的太阳岛年会现场,尹震铎站在聚光灯下。这是他作为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供暖集团执行总裁的首次公开演讲。台下,来自全国的企业家与行业专家屏息凝神——这位被媒体称为"电热地膜产业少帅"的90后,将如何延续父辈开创的事业?

1.png

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供暖集团执行总裁:尹震铎

"我是技术体系的继承者,更希望成为价值体系的创新者。"尹震铎的开场白,道出了"创二代"的双重使命。他的父亲尹会涞,二十年前在东北黑土地上埋下第一片电热地膜,将清洁供暖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千家万户;而今,尹震铎正以全球化视野,重构中国供暖产业的地理版图。

 

南北棋局:从"煤改电""分布式革命"

在尹震铎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是北方供暖区的老旧小区改造热力图,红色标记覆盖东北三省;另一幅是长江流域的湿冷城市分布图,蓝色光点沿江而下直抵南海。"父亲用一片电热膜解决了北方集中供暖的痛点,而我要用一套系统打通南北供暖的壁垒。"他轻点屏幕,展示团队在武汉某社区的试点项目——石墨烯电热膜嵌入建筑墙体,物联网控制器实时调节温度,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分户计量、分区控温"。

这种"南北协同、多能互补"的战略,源于他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捕捉。北方市场,中惠地热依托二十年积累的"煤改电"经验,为老旧小区提供定制化改造方案;南方市场,中国供暖集团则以"分布式集中供暖"破局,通过石墨烯材料与云平台结合,实现"即开即热"的灵活供暖。在江苏南通的一个公共建筑项目中,系统运行三个月即降低能耗32%,客户评价"比空调舒适,比地暖节能"。

2.png

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供暖集团执行总裁尹震铎公开演讲


技术基因的进化:从材料突破到系统革命

"中惠地热的DNA是技术驱动,但新时代的竞争需要系统思维。"尹震铎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块特殊的石墨烯电热膜样本——这是团队历时三年研发的第五代产品,厚度仅0.3毫米,发热效率提升40%。但他更引以为傲的,是背后的"智慧供暖大脑":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室内外温度、湿度数据,AI算法自动调节供热功率,云平台实时监控全国项目运行状态。

这种技术纵深与系统整合的能力,在2024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开工后迎来爆发机遇。"清洁能源大基地的建成,让南方分布式电供暖有了经济性基础。"尹震铎透露,集团已与多家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在长江流域建设"绿色电能+智慧供热"融合示范项目。在武汉的一个住宅小区里,居民王女士展示着手机上的供暖账单:"过去用空调每月电费1000元,现在用石墨烯供暖只要500元,还能精准控制每个房间的温度。"

3.png

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供暖集团执行总裁尹震铎记录学习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温暖"

当国内市场稳步推进时,尹震铎的目光已投向海外。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某公寓项目中,中惠地热的电热膜系统经受住零下30℃的考验;在德国慕尼黑的一栋被动式建筑里,中国供暖集团的物联网平台与欧洲能源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在乌克兰重建层面,中惠地热已经与能源集团已达成的深度且具体的合。"欧洲需要清洁供暖技术,北美关注能效提升,乌克兰需要重建,中亚渴望低成本解决方案——这正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他展示的全球项目地图上,红色标记已延伸至12个国家。

这种国际化布局,暗含着尹震铎对产业未来的深层思考:"当全球都在寻找碳中和路径时,中国清洁供暖技术完全可以成为标准制定者。"在他的推动下,集团正参与制定多项国际行业标准,石墨烯电热膜的检测数据被纳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

5.png

尹震铎代表中惠地热与瞭望智库签约


代际传承中的创新哲学

面对"创二代"的标签,尹震铎更愿意用"产业连续体"来定义自己的角色。"父亲那一代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他举例说,北方某工厂的电热膜改造项目,不仅解决了员工的取暖问题,还通过余热回收技术为工厂提供热水;南方某养老院的智慧供暖系统,则根据老人活动规律自动调节温度,降低跌倒风险。

这种从技术产品到场景解决方案的跃迁,折射出新一代企业家的价值观转变。"清洁供暖不是简单的能源替换,而是民生品质的提升。"尹震铎的团队正在研发"健康供暖"系统,通过远红外技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未来还计划与医疗数据打通,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定制化供暖方案。

2.jpg

 签约合影


温暖世界的中国答案

采访结束时,尹震铎指向窗外——中惠地热的生产基地里,新一代电热膜生产线正在调试,机械臂精准地铺设着纳米级导电材料。而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中国供暖集团的工程师们正通过5G网络远程调试武汉某社区的供暖系统。"温度是刻度,更是民生温度计。"他说,"我们希望用科技力量,把中国清洁供暖的故事,写进世界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从松花江畔到长江之滨,从黑土地到丝绸之路,这位"创二代"正以技术为笔、创新为墨,在清洁供暖的版图上勾勒新的经纬。当父辈的创业传奇遇见年轻一代的系统思维,中国温暖的故事,正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写下崭新的注脚。